冬季,使人,血管,老年人,冬令

提問: 冬季養生保健的誤區有哪些?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冬季是養生滋補的重要季節,保溫御寒是主要內容之一。但是,很多人采取的保暖措施不盡合理,有些土辦法,看似有效,其實大錯特錯了。   飲酒御寒   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伐木工人有飲酒御寒之說,認為喝酒以后,會增加體內熱量,起到御寒的作用。河北、山東、山西以及江南的部分農村也有這種說法。其實,這大錯特錯了,飲酒后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,有渾身發熱的感覺,這是酒精促使人體散發原有熱能的結果。酒勁過后,因大批熱量散出體外,反而使人渾身冰涼,導致酒后寒冷。   蒙頭睡覺   當室溫低于攝氏零上16度時,晚上睡覺會感到一些涼意,有的人因此在冬季時把頭蒙在被窩里睡覺,感覺上暖和一些。在沒有取暖設施的南方,或者取暖設施較差的郊區和農村,蒙頭大睡成為一種保暖方式。這是非常不科學的保暖方式,我們需要吸進的是氧氣,呼出的是二氧化碳,被窩里空氣流通太差,氧氣會越來越少,二氧化碳和不潔氣體卻越積越多。所以,好多蒙頭大睡的人醒后會感到昏昏沉沉、疲乏無力。這就是不潔空氣導致的呼吸不暢的結果。   熱水洗臉   冬季傍晚回家,用一盆熱氣騰騰的水洗洗臉、蒸熏—下,會讓人感覺很舒服。這是因為,蒸騰的熱氣吹開了面部細微毛孔,促進了微循環。但早晨不宜用熱水洗臉,因為在冷空氣刺激下,人的汗腺、毛細血管呈收縮狀態。當遇上熱水時則迅速擴張,在洗完以后,馬上外出上班,迅速接觸冷空氣,毛細血管又迅速收縮。毛細血管這樣一張一縮,很容易使人的面部產生皺紋。   戴口罩防寒   秋冬季節,街頭流行口罩一族,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以為很時尚、很優雅。其實,很不科學,口罩使局部空氣溫度升高,但是,有個呼吸不暢的問題,呼出的二氧化碳有一部分又被吸了進來。鼻黏膜里有豐富的血管和海綿狀血管網,血液循環十分旺盛,當冷空氣經鼻腔吸入肺部時,一般已接近體溫。人體的耐寒能力應通過鍛煉來增強,若依賴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體變得嬌氣,更容易患感冒。不過,真的患上了冷風刺激的鼻炎,點滴藥物以后,戴上口罩適度保溫,還真的有助于鼻炎水腫的消失。   手腳冷用火烤   冬季北方居民有烤火的習慣,尤其是農村居民,這是不科學的。冬天手腳長期暴露在外,血管收縮、血流量減少。此時,如果馬上用火烘烤會使血管麻痹、失去收縮力,出現動脈淤血、毛細血管擴張、滲透性增強,局部性淤血。輕的形成凍瘡,重的造成組織壞死。所以,冷凍的手腳只能輕輕揉擦,使其慢慢恢復正常溫度。北方居民大都知道,凍僵的手不能用熱水洗,只能用雪慢慢地揉搓,這樣才能舒緩過來,否則容易出現皮膚壞死。   皮膚發癢用手抓   冬天由于室內外干燥,時常會感到渾身皮膚發癢。不少人本能地用手撓,這就錯了。皮膚干癢切不可用手抓撓,否則易抓破皮膚引起繼發感染。防治方法是多飲水、多吃些新鮮蔬菜、水果,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,少飲烈性酒。勤洗澡,勤換內衣。瘙癢嚴重者,可服用撲爾敏、非那根等藥物,也可涂些爐甘石洗劑或涂搽膚輕松軟膏治療。   冬季的飲食原則   冬季,氣候寒冷,陰盛陽衰。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,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。因此,合理地調整飲食,保證人體必需營養,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,使之安全、順利地越冬。  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。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,使人體的甲狀腺素、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,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,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。因此,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,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對于老年人來說,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,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他疾病,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,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謝較強。   冬天,又是蔬菜的淡季,蔬菜的數量既少,品種也較單調,尤其是在我國北方,這一現象更為突出。因此,往往一個冬季過后,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,如缺乏維生素C,并因此導致不少老人發生口腔潰瘍、牙根腫痛、出血、大便秘結等癥狀。其防治方法首先應擴大食物來源,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,可適當吃些薯類,如甘薯、馬鈴薯等。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B,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,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。多吃薯類,不僅可補充維生素,還有清內熱、去瘟毒作用。此外,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,除大白菜外,還應選擇圓白菜、心里美蘿卜、白蘿卜、胡蘿卜、黃豆芽、綠豆芽、油菜等。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。只要經常調換品種,合理搭配,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。冬季的寒冷,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,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。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,往往缺乏鉀、鈣、鈉、鐵等元素,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,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。因此,應及時予以補充。可多吃些含鈣、鐵、鈉、鉀等豐富的食物,如蝦米、蝦皮、芝麻醬、豬肝、香蕉等。   冬令進補,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、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。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,注意養陽,以滋補為主。根據中醫“虛則補之,寒則溫之”的原則,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、熱性、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,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。冬季“食補”,應供給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。可選食:粳米、秈米、玉米、小麥、黃豆、豌豆等谷豆類;韭菜、香菜、大蒜、蘿卜、黃花菜等蔬菜;羊肉、狗肉、牛肉、雞肉及鱔魚鯉魚、鰱魚、帶魚、蝦等肉食;橘子、椰子、菠蘿、荔枝、桂圓等水果。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補佳品。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參酒或黃芪酒1小杯,可防風御寒活血。體質虛弱的老年人,冬季常食燉母雞、精肉、蹄筋,常飲牛奶、豆漿等,可增強體質。將牛肉適量切小塊,加黃酒、蔥、姜、用砂鍋燉爛,食肉喝湯,有益氣止渴、強筋壯骨、滋養脾胃功效。陽氣不足的老人,可將羊肉與蘿卜同煮,然后去掉蘿卜,加肉蓯蓉15克,巴戟天15克,枸杞子15克同煮,食羊肉飲湯:有興陽溫運之功效。現代醫學認為,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,促進新陳代謝,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。冬令進補還能調節人體內的物質代謝,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,有助于體內陽氣的生發,提高抗寒和防病能力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eeta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