腥臭,稀薄,迅速,病理,十日

提問: 中醫名詞反花瘡 問題補充: “反花瘡”是什么病,表現如何,相當于現在的什么病? 医师解答: 翻花瘡 :  根據《諸病源候論·瘡病諸候·反花瘡候》記載原文曰:三十四、反花瘡候:“反花瘡者,由風毒相搏所為。初生如飯粒,其頭破則血出,便生惡肉,漸大有根,膿汁出。肉反散如花狀,因名反花瘡。凡諸惡瘡,久不瘥者,亦惡肉反出,如反花形。”  翻花瘡是因肝虛血燥,邪毒結聚皮膚,逐漸惡變而成。以生瘡潰后胬肉突出,其狀如菌,生長迅速,損破后流血不止為主要表現的癌病類疾病。  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鱗狀細胞癌。  [診斷依據]  1.多見于50歲以上男性。  2.好發于頭面、下唇、頸和手背等處。  3.損害初起時為疣狀角化斑片,或淡紅、淡黃色結節,數周或數月后潰破,形成潰、瘍,基底堅硬,邊緣高起,表面如乳頭狀或菜花樣。  4.發展迅速,破壞性大,常轉移。  5.組織病理檢查示表皮棘細胞瘤性增生,早期有角化珠,核分裂多見。常根據瘤細胞浸潤深度,角化珠多少及異形細胞數量估計腫瘤的惡性程度。  [鑒別診斷]  1.下疳:主要發生在陰莖及女陰,其次肛周,色澤紅赤或晦黯,多由染上淫毒之氣而發病,有傳染性。  2.角化棘皮瘤:生長迅速,但病程有自限性,一般在6個月內,自行消失,組織病理檢查可作出鑒別。  [辨證論治]  1.風毒蘊膚證:原患瘡久不收功,胬肉外翻狀如頭大蒂小的菌,色暗,時流腥臭膿水。治療以疏風解毒為主。  2.肝郁化火證:皮損干涸,痂皮固著難脫,瘡形如堆粟,在發怒或抑郁時病情明顯加重或惡化。治療以清肝解毒為主。  3.氣虛毒滯證:瘡面板滯少生機,色澤晦淡,瘡潰似巖石,常流稀薄腥臭膿水,疲憊無力,食少無味,面目浮腫。治療以扶正固本、托毒外出為主。  4.肝虛血瘀證:瘡面久不收口,暗淡色滯,流稀薄腥臭膿水,頭暈眼花,肌膚甲錯,舌淡紫或有瘀點,脈細澀。治療宜化瘀養肝。  5.肝腎虧損證:膚色灰褐或灰黑,惡肉難脫,稍有觸動則污血外溢,低熱不退,頭暈目澀,形體瘦削。治療宜滋腎養肝。整理參考于《數字中國網》 據《外科正宗》 > 卷之四\雜瘡毒門記載: “翻花瘡第四十九翻花者乃頭大而蒂小,小者如豆,大者若菌,無苦無疼;揩損每流鮮血,久亦虛人。以津調冰螄散遍擦正面,上用軟油紙包裹,根蒂細處用線連紙扎緊,十日后其患自落;換珍珠散摻之收口。又有根蒂不小,如鱉棋子樣難扎,以前藥搽上,用面糊綿紙封上二重,用心勿動,亦以十日外落之,摻珍珠散。”以上資料僅供參考,希望對你有所幫助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weeta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